VV游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20

消逝的香港字体,流失的民族文化

[复制链接]

1

主题

8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1 17: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时喜欢字体设计,这次给大家分享关于香港招牌的字体设计。香港招牌使用的字体多且极具个性。在机打时代的今天,能给字体设计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招牌的文化源远流长,深究起来其中人文色彩亦多浓郁,像同仁堂、全聚德、六必居等等京味老字号既有人文历史又有品质,称得上是当代传奇。


但是个例终究是个例,自从国内开始整治商铺“统一招牌”以后,制式带来的干净整洁,却也置审美需求于无地立足。即便历经时间摧残,其中也不乏能够展现美感的­作品,比如香港便以错综复杂、霓虹闪烁的的街道招牌成为它的一张名片。



一提到香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夜晚霓虹闪烁的招牌,霓虹招牌像一个视觉符号扎根于香港这座城市,成为了香港的缩影。








之后才慢慢了解到香港这种招牌林立、高低错落街道的招牌竟经历过数十年而不曾改变,这种“廉价”、“杂乱”的视觉效果竟然就是我们常说的港味本身。




到了夜晚,招牌上下缠绕的霓虹灯闪耀而起,回身而望街头,好像下一秒英伦风情的红色大巴车就要把我带向上个世纪的歌舞香港。





当时的香港招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式各样的手写招牌应有尽有,北魏楷书、粗楷、隶书、榜书,遍布整个香港的大街小巷。















如果要找一款字体来代表香港招牌或者说是香港,则非北魏楷书莫属。香港的酒家、茶楼、五金行、同乡会,乃至大厦的名字里,都可以寻觅到北魏楷书的踪影。





说到北魏楷书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区建公,广东新会人,一生致力文教工作,精书法,兼善各体,尤以北魏书体独步书坛。




电脑排版出现前,印刷字难以放大,各行各业的招牌得要找文人或字匠题字,于是店铺名外,会加「区建公题」之类,既收宣传之效,收费也会便宜一点。可见当时写字是一门生意,对书法家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五六十年代期间,区建公常以北魏书体书写招牌,深受大众喜爱。后来他开始开班授课,很多都会书写这种笔画厚重,着重字形结构的字体,这也为后来这种手书体在招牌上的普及和流行打下了基础。





北魏体能够在当时风行,主要因素是实用。招牌最重要是笔画要够粗和厚,吸引眼球,因此北魏最为适合。


北魏体结合碑帖的优点,令字型呈梯形或三角形,可以更稳重地悬挂于招牌上。北魏体看上去很精神、挺拔,从远处也能清晰可见。区建公的书法有力,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的夸张,令字形容易辨认且极具风格。




以“李锦记”为例可以看到“记”字第三横横画比较长,目的就是取得平衡,令字体更有力度和容易识别。此外倔强有力的竖弯钩也使得整个字体极具个性和识别性。


例如夏字「夂」部的撇捺延伸夸张,呈三角形结构使整个字体非常稳健。


北魏体最容易识别的一个特征就是竖钩。竖划外线的弧度充满弹性,加上特别长的钩令整个字雄浑奇崛。


撇运用隶属的收笔重的特点,呈雁尾形。横折则多侧锋用笔。



但是继区建公之后,香港书法圈写北魏体的人也在逐渐减少。区建公除了招牌之外传世的作品很少。





那个时代的香港经济并不发达,加上英国殖民管治,公共事业尚未十分发达,大多是民间的商业活动较多,因此以书法谋生的他多写招牌而很少见到他其他的书法作品。


然而,随着店铺倒闭,旧楼拆迁区氏招牌也没能继续流行下去。随后在手写招牌这块开始出现断层,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社会风气和品味的转变,电脑字取代手写字已成必然之势。

老一辈的人觉得生意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不惜花钱找人写招牌,而现在生活节奏快速,店铺的升级更新很常见,这样就让这些老手艺逐渐没落了。




随着时代的变更,招牌在功能及感观上都有发生了转变。以往行人都依赖招牌引路及寻觅城市中热点,现在只需埋首于四寸宽的手机屏幕。


未来招牌或许更需要去权衡视觉和功能。沿着现在所谓的统一走下去,还是在老旧的招牌基础上进行整改让它们能有序的排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更希望能够将中国文化融入招牌之中,做出自己的味道。让街道重回昔日的,那种热闹喧嚣、充满烟火味道的感觉,愿每块招牌,都蕴含着人情的味道。



本文仅作为设计学术讨论!

参考文献:
《明報周刊》第2397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进步!
共勉!
=================================================
一间存满设计干货的便利店。微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或 搜索微信号:designmart,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 17: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美,又古典又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1 17: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游戏里在设计中国场景的时候都会使用这种字体吧,文字不一定非要采用最传统的表达形式才叫传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2-1 1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做成这样杂乱繁复的才是美?无可厚非这样确实很有香港的代表性,但是往前走你看新的香港建筑的照片是不是还是改变了?   动不动就民族文化,扣的帽子是不是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1 17: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赛博朋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2-1 17: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以前是,现在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1 17: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1 17: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刊于《明报周刊》第2397期的文章标题叫《招牌書法字 街頭的美學》,在这里被你变成『香港字体』和『民族文化』…… 帽子有点大啊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1 17: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本身就是根植于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阶段影响了不同的文化表现样式。不顺应社会形态的文化表象必然会在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1 17: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失的殖民地时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V游戏

GMT+8, 2025-4-19 09:23 , Processed in 0.1293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