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游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5

2023复旦金融431大数据学院金专423经验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10 21: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漫跨考路不知从何说起,从决定跨考逃课学习的意气风发,到深陷其中进退两难的迷茫无助,到重拾翻得破旧的课本笔记,到摸索到思路看到希望,到取得难以置信的成绩,个中心酸难以言表。二战时有用飞书记录进度的习惯,我试着去梳理两年跨考心得,希望能帮上后来人。
<hr/>一、政治

一战78(客观题-3~5)->二战84(客观题-1)
考研政治这门学科比较玄学,但我感觉把握好一些关键的点,还是能在政治上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一战的时候似乎摸到些规律,二战把这些地方继续做好做牢,加上运气也不错,最后政治分数确实挺惊喜的。
使用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腿姐背诵手册、腿姐时政班、押题班讲义;徐涛强化班、腿姐技巧班、腿姐时政班、腿姐押题课;肖四肖八+刷题小程序;还有推荐关注些公众号:考研政治徐涛、腿姐考研政治课堂、夫人的秘密花园、空卡空卡空空卡、小谭学长等
(一)基础知识很重要,这里说的基础是指贯穿整个备考阶段的、识记性的、很明确要求掌握方法论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前期框架和认识+过渡期快速复习+后期熟记。

  • 前期工作(6/7月—9月),我一战七月开始听徐涛的课、二战八月份开始听徐涛强化班(搭配肖秀荣精讲精练/徐涛的全书都行,反正到后期不是很重要hhh)。这个阶段比较推荐中午一两点精神不太好的时候花1~1.5h,生动有趣提神醒脑,跟着视频总结框架+书本画线,搭配肖秀荣1000题习题。这个阶段不需要强求记住,主要是混个眼熟(!一战踩坑:那会更听强化班就觉得好多东西都要记住,每天看完视频花了好多时间在xmind上画框架,最后发现感动自己但并没什么用)。但是理解知识很重要,比如今年有道马原多选问产业资本的,应该是生僻知识,我就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加上合理推断选出来的。
  • 过渡阶段(10月/10月中),这个时候看腿姐技巧课选择题部分,二刷1000题+精讲精练快速复习,这个时候腿姐背诵手册应该出来了,可以把二刷1000题还错的点记到背诵手册上,最后陪伴我们的只有这本背诵手册,精讲精练和1000题可以放一边了。其实腿姐技巧课一直广受好评,今年看到有吐槽的声音说今年政治题变数大,技巧没用了。但其实我一直没有太在意一些概率的部分(比如两选最多两题之类的)。我主要是觉得了解四门课的出题思路是比较重要的,还有keyword法则、频率高的、相似的考点腿姐总结的也很好,可以辅助串联式复习,总的来说还是推荐的,或者大家可以等今年技巧课出来之后再看看评价。
  • 熟背阶段(11月-考前),目标——背诵手册背五遍。这个阶段花在背诵手册上的时间每天大概1h(仅指背诵手册,还要做题背大题),我一般会午饭后或晚饭后背背诵手册。另外可以自己整理易混帽子,比如灵魂、根基、根本动力、基本动力这种东西。
(二)时政题、帽子题(11月后)。时政题只能说尽力而为,在11月份腿姐时政班出来之前,肖四和另外一些题也出来了,这时候时政题可以先混脸熟。腿姐时政班就算是系统学习了,把讲义打印出来,前面做的题和后面遇上的题都补充上去,循环记忆。另外一些公众号会整理资料,大家可以密切关注按需自取。
(三)选择题部分(11月中后的刷题)。上面两点说的是整个系统学习的过程,按部就班走下来知识熟练、掌握题型技巧基本没问题,但通过刷题可能还是能在题感方面更进一步。我的刷题分为精刷+快刷,同步进行。

  • 精刷是指严格按30min、用正经学习时间模拟完成选择题,我精刷的题目包括肖四肖八、腿四(到后期基本45+),每题都搞懂,错题记在背诵手册和时政讲义相应位置,背书时可以反复复习。
  • 快刷我是买了刷题小程序(包含市面上所有预测卷)用排队上厕所走路等零碎时间快速刷题,一般一套题8-15min就能做完,错题加入收藏夹。我在考前把市面上所有老师出的预测题都做完了,并重刷错题,有些老师出题不太主流,但我也秉着见多识广的原则做他们的题,另外大部分老师都会押的重点题也非常熟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考试时候题感特别强,今年那些大家觉得奇怪的题,有些我感觉见过,有些题感特别强,几乎没有犹豫太久就选对了,除了16题时政题问会议签署文件的确实没见过扣了1分。
(四)大题部分(11月)。其实大题大家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上海地区大部分30+左右。从腿姐技巧班就会讲大题答题思路(概括起来就是点默析,但怎么运用还是需要悟一下)。马原大题是需要全部背诵的,这部分我背的比较早,从技巧班就开始背了,跟背诵手册一起循环复习。另外腿姐在喜马拉雅有带背音频,可以走路的时候磨耳朵。然后12月腿姐押题班之后,打印押题班讲义每天背1-1.5h,如果有时间可以补充肖四和徐涛的押题(公众号有整理)。我两年背的都是腿姐,押题超神!



二战政治时间线

·
<hr/>二、英语二

一战82(客观题-3)—> 二战90(客观题-0.5)
使用资料:新东方十天搞定考研词汇、刘晓燕长难句;黄皮书真题(英一、英二);唐迟阅读课、唐静翻译课;app:墨墨背单词、考研英语真题伴侣;王江涛作文押题书、石雷鹏作文讲义



二战英语时间线

英语二总的来说难度也不大,4篇阅读2分一道分值大,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难度都不算大,大小作文题型也比较固定。我的整个备考过程大致可分为:基础准备+应试技能+作文素材背熟与应用。
(一)基础准备(5月前)。这里的基础主要指单词+长难句,建议这部分在5/6月之前完成。

  • 首先说长难句,长难句是阅读的基础,大家可以找真题的句子看看,如果基础较好长难句这步可以忽略;如果基础一般或者想在正式开始学英语之前系统过一遍长难句,推荐刘晓燕的长难句书+唐迟的三节长难句课(好像在唐迟的公众号能找到);如果基础不好,在看完这些以后,在后面的做真题中要继续做长难句练习,比如在做题中画出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句子,做完阅读后在本子上对不懂的句子英译中,再去对答案看翻译,分析是什么问题导致句子看不懂:惯用词语或固定搭配不认识/不会划分句子成分/句型结构的翻译没掌握…不懂的知识去翻刘晓燕的书,不认识的词语要积累,反复复习。
  • 然后是单词,单词是一切一切的基础,背单词这件事最好从决定考研那天持续到考试前一天,但是入门比较建议在正式开始做真题之前快速过一遍考纲词汇,推荐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它里面有说有10天/20天背完两种方案,背单词重点意思,在5/6月之前过完两遍。然后有一定基础后建议用墨墨背单词app每天背200个词,背完考研考纲词汇还可以词语搭配等,二战考前累积背了9000多个单词。
(二)以真题为主的应试技能训练(6月左右开始)。

  • 阅读部分,推荐在做题之前先听一遍唐迟的阅读技巧课(是那个分六大题型讲解,用旧真题做例子的课,大概有八九节),唐迟老师总说知行合一,理解解题方法后再去做题。英一、英二的题我都做了,可以先只做四篇阅读部分。建议用铅笔做题,方便二刷。我在二刷还有二战重做的时候都会发现,错一两次的题还是会做错,说明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还是没掌握,我在二战的时候有准备一个错题本,按六大题型分类整理错题,经常复习提醒自己。对黄皮书实在难以理解的解析,我会看对应的唐迟真题讲解的视频。还有我在一战的时候总感觉对文章总体结构、中心思想把握不到位,我会在做完题后现在本子上自己写一下每段的中心思想+全文的中心思想,再去对答案对比,二战的时候感觉把握能力更强了就跳过了这一步。另外,推荐一个app考研英语真题伴侣,里面有所有的真题,在做题过程中画出来的生词可以直接点击添加收藏,然后在这个app里背单词(!一战踩坑:花了很多时间抄生词,后来发现app省时多了)。
  • 翻译部分:一战的时候看的唐静老师的翻译课,基本能覆盖到英二的考点和难度了,二战的时候复习笔记。另外我做阅读画出的长难句、英一的翻译题,都用来做翻译练习。英二的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个人认为难度还好,没有专门去看课程,薄弱的同学有时间可以再找找课程。
(三)作文准备(10月中/11月左右开始)。一战的时候只听了王江涛的课,背了大小作文二十多篇,感觉思维比较受限,考场上运用得也不好。二战时候听了石雷鹏的课,也复习了一战背的作文,考场上发挥感觉好了许多。个人感觉英语作文是就:套路+素材+会运用,推荐以下准备思路。
首先推荐石雷鹏作文课入门,石的课比较套路化,掌握以后起码不会没有思路,基础好的可以只听前面几节讲方法论的。然后王江涛的课适用于积累素材,词句运用得比较精彩,也可以只听几节课然后主要看书学素材。我是比较认同背作文在应试中的重要性的,我二战时候背的作文,是自己把石雷鹏的套路和王江涛书上对应话题的整合起来再背,这样就是我比较能掌握的东西了,并且大小作文分话题整理,考前还参考了周思成的押题课(最后考场上真的有运用上),背诵量大概是二十多篇。
至于作文练习,我是作文背得差不多了,11月底才开始动手写,我练习作文的思路主要是看能不能灵活运用上准备的套路和背的素材,所以没有找作文批改软件之类的,写完之后再翻翻素材改进,所以在考场上写的全是背过的东西非常顺畅。当然也可以适当练练完全没见过的话题,用方法论去写,但我觉得背诵量到达一定程度大概率都是可以运用上的(!一战踩坑:那会考前练作文不注重运用素材,总想着锻炼临场发挥,所以背过的东西没运用好)。
总结:对大部分人来说数学和专业课才是主要矛盾,政英的复习主要在于把握好时间和复习方法,既不能放任不管(考好了确实能拉十几分),也不能费时过多感动自己(边际效用可能不如数学和专业课)。
<hr/>三、数学三

一战90(选填错4道)—> 二战135(选填错1道)
一战的时候我在前一年10月就开始学数学了,最后的溃败有很多原因后面会一一分析。二战很幸运遇到带我专业课的学长一直帮我盯着数学的进度和规划,终于找到点学数学的门路,但可惜考完第一天的晚上新冠了,第二天的数学和专业课发挥得不是很好。
推荐资料:
讲义:武忠祥高数讲义、张宇线代讲义、余丙森概率论讲义、李范全书;
习题册:880、超越135、张宇真题集;
视频课:汤家凤/武忠祥高数强化、李永乐线代强化、余丙森概率论强化;
模拟题:李林6+4、合工大套卷、张宇8+4、李永乐6+3、李艳芳3等
(一)一战踩坑

先说一下一战的情况吧,考场上在做选填的时候就开始慌了,大题第一题很简单的数算了很久,后面两题也是磕磕跘跘,但最后也算有完整度做完一张卷舒了一口气。当天晚上一对答案,完蛋大题就没几道做对了。随后数个月一直懊悔,我规规矩矩按主流规划走下来,自认时间投入足够学习能力不差,怎么数学搞成这样。出分第二天我决定二战,找到一个学长带我专业课,一说起数学规划,我就发现自己完全踩雷了,以下分析我的雷点,总结起来可以说“数学学习政治化”:

  • 坑一,过于依赖视频课程。我一战开始得早,所以有很多时间看视频,整套课程几乎完整跟下来,从基础课到强化课、十七堂课、选填课等等。视频课会把知识点拆解得很好,以至于给我一种错觉,看完了视频课=会做题?我误认为强化阶段=上完强化视频课,忽略了强化阶段的本质在于把整本讲义融会贯通、讲义习题看一眼就要知道怎么做。尤其到了后期,视频课挤占了我刷题的时间。学政治可以不带脑子看视频,但学数学不行,数学从思路到运算实践性很强,往往是看着是这么一回事、动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 坑二,忽略了滚动循环复习,也忽略了习题集的二刷三刷,做题贪多嚼不烂。一般一轮复习是按高数-线代-概率论这样的顺序走下来,经常学到概率论,高数就忘光了,再回头学高数的时候,因为线代和概率论不扎实遗忘得也很快,总之一直没有整本全书全盘掌握的感觉(后面会介绍下二战怎么循环复习)。另外一战做的习题有李永乐全书上的习题、660、330,但都是做完就放一边了,没有二刷,一直在赶进度,在做全书的时候在想着赶紧做660,做完习题集想着赶紧去做模拟卷,结果就是做了个寂寞。二战的时候讲义做了五遍、880刷了三遍(后面会介绍下思路)。
  • 坑三,没用好模拟卷、错题本。那会做模拟卷也是注重数量,模拟分数大概在120/130,没有去注重解决自己反复出错的题型,也没有去思考错题和经典例题之间的联系。
  • 坑四,没有及时解决粗心和用草稿纸的问题。在做模拟题的时候经常犯很傻很傻的错误,对完答案就轻易放过自己了,其实要保证会的题都不错也是一种能力,也需要反复训练做题的专注度和细致度。另外自己模拟的时候常常没管用了几张草稿纸,考场上因为草稿纸不够也影响了发挥。
(二)复习思路

下面介绍下我觉得比较好的复习思路:

  • 高数部分
    首先基础部分推荐武忠祥基础课+基础讲义(个人认为系统去看同济书不太必要),要做好笔记,听完课再独立去做例题,建议4月份前完成,基础阶段可以过快一点。
    强化部分,建议入手武忠祥高数讲义(一直用到考前),因为我一战看的是武忠祥的强化课,所以二战看的汤家凤强化课,感觉两位老师的课是有互补的地方的(比如中值定理证明那部分武讲的比较精简,而汤讲得详细很多)。我用笔记本整理汤的视频例题,听完课后重做,并且完成武讲义的题(另外找本子做题,方便多刷)。我二战知识只看了汤的强化课,后面就没再看过视频了。一战的同学建议5/6月强化阶段看汤强化课,到9/10月整个体系搭建起来后再快速过一遍武强化课/十七堂课,这时候再听课理解会更深,我到9月份完整刷了一遍李范全书也是为了达到系统复习的目的。
    除了880之外,后期如果有时间,可以补充武忠祥讲义配套的那本严选题,题目超级经典。超越135那本适合考前过一遍重点题型。姜晓千150题是竞赛题改编,很锻炼思维,但临近考试就不推荐了。
  • 线代部分
    一战时候用的李永乐线代讲义,但感觉排版不是很有条理,而且例题难度灵活度可能跟不上近年的真题,二战的时候换了张宇的讲义,排版非常清晰,例题灵活度大很多。但我还是重新看了李永乐的视频课,李的课重视基础的经典题,但是讲法很有逻辑,一层套一层那种,对建立整体框架很有帮助,入门的同学直接看他的强化课就行。但是因为一战后期接触到近年真题和模拟题,感觉线代学得不够灵活,二战选择李强化课+张宇讲义习题。
  • 概率论部分
    一战看的王式安强化课,二战换了余丙森强化课+讲义,感觉余的课方法论更加清晰有条理、题型覆盖得更加全,尤其是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那部分,一战的时候很糊涂,听完余的课非常清晰,所以个人更推荐余丙森。
  • 循环复习+习题安排(5-10月)



二战数学时间线

有了一战的经验,我会尽量避免太长时间不碰一门课的情况,也注重对一门课的整体把握。比如高数过完强化,马上二刷,速度也快,也更能把握整体框架。在学线代和概率论的时候,也抽点时间做高数题。整个备考一直记着循环复习。
对讲义里的题,我另外找练习本写题,一刷二刷的时候基本全刷,不会的迷迷糊糊的题做标记,三刷四刷的时候就是看知识点+做标记题,过一遍越来越快。(部分题目真的做三四遍都不会,我就整理到错题本上了)
5. 套卷
因为一战吃的大亏,在做套卷的时候我一直记着 : 做题习惯+心态+分析盲点+用好错题。
有段时间我真的很困惑,傻傻的错误太难避免了,一张套卷非要错一两道简单选填,二重积分老是算错。后来学长跟我说可能是做题习惯的问题,建议我一张草稿纸对折分四份,打草稿不要跳步骤,做完回头检查,这样可能一份卷需要2.5-3h,但是后来我正确率提升不少,心情也好很多,改进后真题能做到满分了。
心态上一战的时候忽略了,导致考场上慌得不行,二战很想把心态练好,主要就是模拟严格限时,策略灵活,遇到卡壳的先跳过,因为我感觉有部分题处于可做出可做不出的区间,看头脑活跃度,通常一张卷写了一个半小时就是头脑最活跃的时候。
然后是盲点,我在做套卷的阶段和一个研友经常沟通,这个阶段真的能发现很多盲点的,比如做合工大、李林解决了导数介值定理、二次型对称性等盲点,还有很多从概念辨析角度出的选填,这时不仅是搞懂一道题,也要翻出讲义复习相应的内容,跟原有的体系结合的越好,整个基础就越牢固。
此外到后期学长提醒我注意反思举一反三,错过的题不能雁过无痕,然后我问学长反思这一步有无方法,学长说这个很看个人,看你是怎么把知识串在一起的,自己达到整个脉络和考点了然于心就行。我个人比较喜欢整理,我做过的套题一般会二刷,二刷不会的题再记上错题本,到后期会发现我错题本记的东西很多是相似的,或者是一个概念的不同看法,我就把这些题号都找出来写在一起,这样复习的时候非常方便,也会感觉刷的套题都发挥出价值。
<hr/>四、431专业课

一战112—>二战114
专业课书目:
宏观部分:米什金《货币金融学》、易纲《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姜波克《国际金融》
微观部分:罗斯《公司理财》、朱叶《公司金融》、博迪《投资学》、张亦春《金融市场学》、刘红忠《投资学》、张金清《金融风险管理》
(其中胡、姜、朱、刘的课本是过去官方指定,风险管理是考纲新增)
(一)一战踩坑

我一战专业课的成绩其实也还不错,但我自己知道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后期宏观论述题学得很吃力、对宏观的理解比较肤浅,微观的熟练度和理解也不足,22年真题有课本原题并且做过两遍的题还是出错,所以希望二战能够更加扎实。二战一年我自身能感受到提升很大,有点遗憾考前一晚新冠了有点影响,漏做一问七八分的计算题(好像不止我一个出现这个情况),所以发挥也一般。在此也先分享下二战时意识到的一些入门踩坑。

  • 坑一,过早整理框架,框架的形成应该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我一战时货银、国金看一两遍就开始对着书本整理框架了,因为感觉看过一遍印象不深还是要动手写。事实上这样很容易变成抄写小标题+简写课本,缺乏理解也是雁过无痕。二战时是在有一定熟练度的基础上,合上课本自己输出框架的,大致是按照what、why、how的3w法则梳理。一开始面对一张白纸会没有思路、能写下来的东西很有限,来多几轮就会越来越细致,复习速度越来越快。到后期也能从课本框架延申到现实发展脉络,比如第二章的利率,what——分类、定义、衡量;why——利率为什么重要、利率的作用;how——利率如何决定,除了课本的利率期限结构三大理论、风险结构等等之外,还可以联系到利率从过去的管制时代是怎么走向利率市场化的、为什么要利率市场化、怎样市场化、市场化下的利率怎么决定(与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内外因素等相关)、市场化的利率如何调控等等。随着思考的深入,延申的就越多,也就更能理解整本书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比如利率的调控也是跟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的转变联系在一起的。
  • 坑二,误认为金融是门识记性、背诵性的学科。我一战的时候就把课本翻得很旧了,六七遍肯定是有的,知识点、名词解释不成问题,但学写论述题非常吃力,通常只能写出很肤浅、很局限的话(甚至十月那会为了解决十几道重点论述题,花整晚的时间翻书抄书,真的太傻啦),归根结底是对底层逻辑理解不深而直接去记上层结论,很少去思考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凯恩斯说一套弗里德曼说一套,从结论上看就是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稳定性、货币政策等方面各有不同,一战的时候真的是硬记,二战搞清楚了不同学派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发现这些东西不用背诵重在理解(或者说先理解后再重复几遍达到熟记的程度(不是背诵))。
  • 坑三,忽略了循环复习。一战时一是没有穿插复习的想法,二是没掌握好复习方法复习周期太长,所以很难做到在一个时间对所有科目都有比较高的熟练度,另外微观刷过的题也没注意二刷所以熟练度不够。所以二战我会尽量避免一门课放得太久,不熟的课后题也标记出来反复做。

下面是我二战整个过程的时间线,结合两年体验可以提供些备考思路。

(二)宏观部分




二战431时间线


  • 入门篇
    上面有说道金融很注重入门的感性认识和底层逻辑的理解,在初学时推荐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作为宏观入门教材零基础无障碍。然后可以看易纲的《货币银行学》,二战完整看完才发现它比起胡庆康那本,有些章节更精简易懂(比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那块),尤其时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那块,胡那本书始终看不懂,但是易纲那本清清楚楚十分顺畅。这两本都看完后(建议4/5月前完成)可以开始看胡庆康《货币银行学》,这本书编排的也很清晰,可以再用易纲做辅助。可能入门的啃书是非常艰难的,但这一步无法替代,只有自己啃过两遍,后面再去接触课程、再去拔高才能有所体会。
    另外学姜波克的《国际金融》也是建立在宏观基础上的,因为国金是研究在开放环境下进出口、资本流动等活动是怎么对一国宏观造成影响的,但是国金里比较难的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决定那几个理论模型,不同的模型是建立在不同的假设上的,而不同的假设又跟不同的学派有关,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辅助理解(比如凯恩斯主义认为利率是关键变量,所以有利率平价说;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模型是稳定的,所以有货币模型的假设条件等等),自己再顺着这个思路推导记忆更深(比如弗莱明蒙代尔模型的十几种情况,自己推过一遍会对结论记得更牢)。
  • 强化篇
    首先要达到能够自己输出课本框架(前面有介绍)。我听过基础课后首先会带着框架去看书,到第三四遍看书的时候,可以看一章,然后自己在白纸上写一章,尽可能写出记得的知识点,然后翻书补充,加强关联理解;下一遍看书重新训练输出框架。
    进阶就是能从课本知识延申到现实发展,我个人比较喜欢整理在记忆,所以首先梳理了强化课讲到的各种时间线索(因为笔记是我自己能看懂就行,而且是结合讲义一起的所以比较简洁,仅供参考)





然后我再把这些跟原有框架结合起来进一步延申(其实不仅是笔头功夫,很多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整个体系联系起来),有时间可以参考一些公众号的宏观研究。
3. 练习论述题
个人感觉复旦简答论述的风格不太好把握,既有很课本理论的题(比如资本外逃、投资陷阱等),也有很结合实际的题(比如新型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等),所以只有理论+实际都有掌握得比较好才能应对。对于课本理论,按强化阶段的3w框架输出训练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对结合实际的题,个人不太建议像政治一样到后期集中背热点,还是在课本框架基础上外延申学习比较好。如果想检验自己所掌握的能否应对论述题,推荐找人大431近十年真题看看,人大的论述真题跟实际结合得特别紧密(像10年后影子银行扩张、伴随而起的各类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14年外汇占款减少货币创造方式转变等等,都是很具有节点性意义的事件)。
在二战后期练习论述题,就不像一战那么窘困了,整个框架串起来、知识间的联系清晰、知道怎么延申,就有很多话可以写了。
(三)微观部分


  • 入门篇
    首先投资学入门建议从张亦春《金融市场学》开始,这门书从金融市场的分类介绍—股票债券各种衍生工具各种投资工具—投资组合理论,整个思路非常清晰。张亦春投资组合那块,从马可维兹的组合理论到CAPM再到APT模型,梳理得很清晰;博迪这块有四五章内容,一头扎进去看可能搞不懂这几个理论的关联,但是博迪又介绍得更加详细,所以先看张亦春再看博迪效果更好;另外APT模型罗斯书上也有,并且讲法跟张亦春不太相同,建议结合起来看。衍生品投资那块张亦春讲得不是详细,建议把博迪书上那几章和课后题好好啃下来,非常重要。刘红忠的书只有行为金融那部分比较重要,而且偏文字,可以晚点看。
    然后公司金融入门建议从罗斯的书开始,公司金融这门课主要分为投资、融资、营运资本管理,罗斯的书底层逻辑讲述、章节安排都比朱叶的书更好,重视财务报表讲解,入门先把罗斯和第九版的课后题做一遍。
  • 强化篇
    强化阶段也可以试着像宏观一样练习框架输出,然后博迪、罗斯课后题要标记反复刷。投资学把张亦春和博迪学好问题不大。公司金融近年出了乔纳森、CPA财管上的题,但是个人认为这些书都去看不太现实,CPA的题也千千万很难撞上,还是要从学科本身出发,但是乔纳森跟CPA可以作为辅助的工具书。有了罗斯打好基础后,再看朱叶的书,用CPA补充财务报表和股利政策部分,用乔纳森补充投融资部分。
    还有朱叶课本后面有公司治理理论这些文字部分要看,刘红忠要补充上行为金融部分,数理推导可以忽略。另外近年真题出现中国股市、股利政策、资本市场方面的简答题,要注意拓展延伸。
    金融风险管理部分我今年忽略了张金清的课本,出到了选择题不会,所以后面备考的同学要注意补充了。
  • 真题练习:推荐人大央财的真题作公司金融练习题,上财清华中大的真题作投资学和风险管理的练习题,还有这些真题都可以做选择题练习,查漏补缺。
<hr/>五、申请港校保底

起因:原本二战想降低目标,但是学到8月感觉数学和专业课都有较大提升,家人也鼓励我继续考复旦,但保险起见希望我申请港校保底,因为港校离家近、费用相对低、对英语成绩要求不高(一般要求托福79),大二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托福,想着裸考一个过线成绩先申请。
过程:8月份找好中介帮我准备文书资料——9.17第一次考托福(出分74暂时申请不了)——后来广州疫情一直考不了托福只能推到考研后了——考研后1月7日考托福(1.13出分91)——修改文书1.18递交申请(申请大概包括港前五的金融和本专业)
个人推荐港中深,非常欢迎理工科转专业,近两年就业质量很好,而且是过了材料初筛后笔面试,准备考研的同学会更有优势。
港中深金融tl:2.3发笔试通知—2.12笔试—2.17面试通知—2.19面试—3.14出offer,要求3.31前交留位费(刚好31号出考研复试结果,感谢港中深完成保底任务)
另外我还收到港城大布里斯托大学金融、港大港科大工程专业offer。可以看出港校出录取的话预留的留位费时限一般只有两周,所以如果过早申请可能再考研结果出来之前要求留位费(一般5w-14w不等),这就比较为难,但是听说商科专业11、12月申机会更大,大家可以再多了解这个问题。另外我也申了部分英硕,英硕可以先不带英语成绩申,而且预留的留位费时限长,可能更适合考研同学。我个人对留学了解不深,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具体可以找留学老师了解。
<hr/>两年431带给我的,既有最初那种一头扎进去学习的救赎感,也有各种无力感和迷茫,尤其是名校431有太多是个人无法把握的了。如果仍然决定考研这条路,一定要在体力、心理承受力上做好准备,有些坑自己踩过才知道,但也要利用好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少走弯路。在信息严重不对等的状况下,我很庆幸遇到好的指导老师得到了学长有价值的指引,也庆幸自己挣扎的每一步。431也是给我打基础的一个大框架,希望未来能找到一个小领域继续深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10 2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下学长的本科是什么层次啊,是理工科跨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4-10 21: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流985土木本[大哭]辅助金融(是学姐[小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4-10 2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姐政治英语太强了,可以在北京动物园摆个摊供大家欣赏了[大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发表于 2023-4-10 2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运气好[大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25-6-30 00: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V游戏

GMT+8, 2025-9-20 16:17 , Processed in 0.1183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