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游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0

全红婵的亚军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4-6 09: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运冠军,错失全国冠军。




还是207C!

这就是3月21号,刚结束的跳水全国冠军赛上,发生在全红婵身上的事。

在女子单人十米跳台上,陈芋汐发挥稳定,以416.25分夺冠;而全红婵因为第四跳失误,总分405.85分,屈居亚军。

而让她失误的这一跳,没有悬念,还是207C。

207C是个啥?

跳水比赛,将选手需要完成的动作,都进行了编码。女子组比赛,跳五组动作,第一到四组动作的编码,为3位数。

编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起跳动作,共6个数字:

1表示面对水前跳

2表示背对水后跳

3表示面对水后空翻

4表示背对水前空翻

5表示转体跳

6表示倒立跳

编码的第二个数字,表示是否飞身(跳出台/板2米以外距离):

0表示不飞身

1表示飞身

如果是臂立动作,则第二个数字代表方向。

编码的第三个数字,表示旋转多少个半周:

1表示旋转半周

2表示旋转一周

……

7表示旋转三周半

编码的最后一个字母,表示身体姿态

A表示直立

B表示曲体(腿绷直头贴膝)

C表示抱膝(团身)

D表示自由

所以“207C”的意思是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

207C难在哪?

207C这个动作的难度系数是3.3,属于较难的女子向后翻腾动作。

这个动作难在哪儿呢?

首先是要背对水面。

普通人肯定没玩过十米跳台,但是应该试过倒着走路:同样是一个人两只脚,但只要背过来走,两只脚就不听使唤了,很容易摔倒绊倒,行进的速度和灵敏度都会大大下降。

其次是要翻腾三周半。

即使原地快速转三周半都晕,何况是在十米高空跳下?向后翻腾时,眼睛看不到背后,只能靠感觉来计算时间和距离。

而且完成三周半的翻腾,需要消耗大部分的空中时间,身体完全打开后,距离水面已经很近,调整姿态的时间极为有限,基本是起跳定成败。

最后是要先抱膝,后打开。

因为从团身到打开,身体历经多次翻滚,不容易找到参照物,入水角度较难控制。所以很多国外女选手,多选择转体而很少选择翻腾,毕竟翻腾的力度、速度、角度都需要非常精准,失之毫厘,掉分几十。

全红婵在207C上,栽过几次跟头:2021年全运会上,只拿到60分;2022年世锦赛,三次都是60分出头;昨天的冠军赛,只拿到54.45分!

为什么?

全红婵,是不是一直都做不好这个动作呢?

不是。

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在决赛中所做的207C,拿到了95.70的超高分!

但是明明可以做到的动作,为什么成绩波动如此之大呢?

因为,孩子还在长身体。

2021年,全红婵才14岁,是整个国家队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身材瘦弱的她,那时还完全没有发育,看起来就像一个腼腆的小男孩。

过去的这两年,是全红婵身高、体重都不断变化的两年。

不要小看这种变化:只要身高增高,起跳就必须更高;如果起跳更高,肌肉力量必须更强;肌肉力量更强,体重就会上升;体重上升,起跳高度就会受限……

所以,环环相扣、相克相生。两年前的技术动作不调整,就无法适应今天的身体。

而技术动作刚调整好,身体又长了,又要再调整。

这次失误的原因,是因为全红婵太想跳好了,所以她起跳较高。

起跳高的好处是,空中停留时间较长,有充分的时间和高度完成动作。

然而跳水不是跳高,并不是跳得越高越好。

起跳过高后,选手入水时间延后。跳水是一个加速下落的过程,时间越长,入水瞬间的速度越高,溅起的水花就越大。

如果不跳那么高呢?

起跳过低,也不行。

因为要翻腾三周半,如果高度不够,翻腾完身体还没有完全打开,不能像一根针一般垂直入水,同样会溅起水花。

所以,跳水是一门关于“控制”的艺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必须一切都要刚刚好。

全红婵,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极高天赋的运动员。她的横空出世,让世界震惊,也引众人追捧。

这种“神”一样的选手,无形中造就了很多期待。然而她是个“人”,确切地说,还是个小孩。

她要长大,要更了解自己,要学会和自己的天赋好好相处。

十六岁的人生,刚刚开始。眼泪,不是脆弱,只是要强。而成功者,永不言败,只是下次再来!

喜欢请关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V游戏

GMT+8, 2025-4-14 14:10 , Processed in 0.1200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