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游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9|回复: 3

从谭家桥到孟良崮——名将的崛起之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3-25 16: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

1978年,粟裕又来到他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谭家桥战场,缅怀牺牲的战友。他曾留下遗嘱,百年之后他要把骨灰洒在全国八处他曾经战斗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陪伴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其中有两处,一是安徽谭家桥,一是山东孟良崮,这是粟裕传奇一生中刻骨铭心的两个地方。
从1934年12月底兵败谭家桥,到1947年5月孟良崮大捷,粟裕遇到的是同一个对手:在谭家桥败于国民党补充一旅,12年后,在孟良崮全歼由补充一旅起家的整编74师。
这12年,对粟裕而言,是一位名将在砥砺前行中的崛起之路,对我党而言,这12年,也蕴藏着由弱到强的密码。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壹|   生与死的距离

望苍穹,无语泪下。
生命中有太多生死瞬间,有时就是一刹那之间,让人终身难忘。
1935年1月16日下午6时,在今天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江西上饶市玉山县陇首村,一支疲惫的先头队伍整装待发,两位指挥官商定,因敌情紧急,部队应立即行动,先头部队先走,同时通知军团长率领军团主力迅速跟上,当夜全部通过敌陇首地段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
这时有战士飞驰来报军团长的通知:部队虽已到齐,但人员疲劳,当晚不能再走。
这支部队的两位指挥官其中一位态度坚决:“情况这样紧,决不能迟延了,今天晚上必须一律通过敌封锁线。”
另一位完全同意他的意见,但表示:“你率先头部队先走,我担心军团长犹豫迟疑,我去跟大部队汇合,一起行动,马上追上你们。”
当夜带队出发的是粟裕,留下来等大部队的是方志敏。没想到,二人这一别便是永诀。



《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将军刻骨铭心的记忆

粟裕时任红十军团参谋长,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留下来等待的,是军团长刘畴西率领的大部队。
历史上红十军团只存了短短的两个月,1934年11月,这支部队为掩护红军主力长征而组建,组建之后,在今天安徽黄山的谭家桥,遭遇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补充第1旅,此役决定了红十军团能否在皖南立足。
由于指挥失误,红十军团失败,谭家桥战役,也成为红十军团的转折点,红军无法再待在皖南,只能在寒冷的山区风餐露宿,靠兜圈子避敌,且战且退,部队战斗意志大大削弱。特别是军团长刘畴西变得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因此当粟裕决定连夜突围时,刘畴西却选择先休息一夜,从而陷入敌人重围,最终在怀玉山被敌军14个团重兵包围,苦战竟日,最终兵败,方志敏、刘畴西等相继被俘。


研究红十军团在谭家桥失利与怀玉山全军覆没的著作论述很多,公认的是,这是红军惨重的损失——谭家桥之役,红军优秀将领、不满22岁就当上军团长的寻淮洲战死。
后来王耀武挖出了他的遗体割首照相,发现他上身无衣——可见当年红十军团何等艰苦,装备奇缺,牺牲者的衣服战友穿着,继续战斗。怀玉山之役,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方志敏、刘畴西先后被俘,他俩英勇不屈,同时就义。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字,流传至今。



方志敏

著名军旅作家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描写了当时王耀武审问红军被俘师长胡天桃的场景:
“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这位红军师长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着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王耀武劝降未果,胡天桃英勇牺牲。王耀武因此次立下大功,深受蒋校长赏识,从此飞黄腾达。
对粟裕来说,兵败谭家桥,是他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痛,此战也是党史军史上的一触摸即剧痛不已的泪点。
谭家桥一役,红军的作战指挥,有诸多硬伤,比如轻敌,比如布置不当。而他们的对手王耀武,又凶悍异常。
后人曾经设想:如果谭家桥战役由粟裕来指挥,会是什么结果?但历史又岂容假设?


在谭家桥战役中,粟裕手部受伤,但他带出来的数百人,此后成了新四军的主力。
1948年9月,解放军发动的济南战役中,粟裕亲手拟定了作战口号:
“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贰|  曾经的苦难

粟裕一生先后6次负伤,其中在武平和水南作战中,头部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以及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手臂两次负伤;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残存在他头颅中的三块弹片,就是在水南作战中留下的。
1927年南昌起义后,刚满20岁的粟裕随部队南下广东作战,10月17日,在闽赣交界的武平,粟裕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脑袋!他倒在路上,大家都以为他没得救了。
许多年后,他在《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回忆了那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其实,学生时代的粟裕就开始经受生死考验。
1927年校长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长沙的许克祥接着发动了“马日事变”,全国各地陷入白色恐怖,一片腥风血雨,革命出现了低潮。
粟裕当时在位于湖南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刚加入共青团不久。5月24日,湖南省防军驻常德独立旅的旅长发动“敬日事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血腥镇压工农和青年学生。他们用机关枪架在学校门口,警察局长带兵到校园内逐室搜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抓到了就是枪毙。
学校组织党员团员撤离学校,粟裕和几个同学坚持到最后一刻。常德常发水涝,城内的下水道特别粗大,而且直通城外。粟裕他们便揭开校内下水道的铁盖子,猫着腰,踩着发臭的污水,悄悄从下水道里摸黑跑到常德城外,在洞庭湖畔跳上了一条小船。
小船行至长沙与岳阳之间,他们下了船,在黑夜里爬上往北去的火车,躲藏起来。火车在洞庭湖畔平原上奔驰,第二天清晨过了岳阳,进入湖北后,他们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他们的目的地是武昌,一到武昌就接上了组织关系。我党已在叶挺领导的二十四师设立了一个教导大队,专门收容两湖进步学生和工农干部。叶挺的名字大家是熟悉的,粟裕他们对叶挺很是崇拜。叶挺时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卫成司令。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和“马日事变”的血腥屠杀,母校共产党员胡佐武校长的鲜血和母校“二师”被围,深刻地教育了粟裕,使粟裕意识到,不拿起枪杆子,打倒新老军阀就是一句空话。
粟裕毫不犹豫地在五月末赶到平阳门外招生处,办好了人学手续顺利地进入教导大队。从此,粟裕坚定地走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行列,再也没有离开过片刻。
从军作战后,他多次负伤,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子弹击中他左臂动脉,鲜血狂喷。为避免感染,医生建议将左臂锯掉,他拒绝,漫长的恢复后,所幸没有感染,但左臂一直残疾,活动不便。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粟裕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即便他们时时处于高强度的转移状态,敌人也如影随形。在浙南一条叫松阳溪的小河边,游击队陷入敌人包围,粟裕率队边打边跑,一路狂奔,但敌人紧追不舍,怎么都甩不掉。大家实在跑不动了,最后只能钻进荆棘丛里,追兵四处搜寻,粟裕把枪上了膛,准备等敌人一到面前就开枪。当时天降大雨,马上又天黑了,敌人才离去。
后来回忆这段经历,粟裕仍觉后怕:“那真是紧张极了!困难极了!”
在又一次突围中,游击队泅渡过江,粟裕又差一点遭遇不测:他被一个漩涡给卷了进去,怎么都游不出来,眼看要给漩涡吸到水底,幸好岸上的战友递了个伞柄过来,他死命攥住,才挣脱开来。刚上岸,浑身是水,敌人又追上来了,赶紧躲起来……
多少次命悬一线,粟裕凭着嗅觉灵敏、反应迅速,生存智慧超级强大。几年后,一次战斗中,他用望远镜看到对面山头敌人正在准备炮击,他放下望远镜拔腿就走,旋即敌人的炮弹落在他刚才站立处。


叁|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947年5月16日17时,国军最精锐的王牌主力——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 
其中有个细节:孟良崮是石山,缺水,四天四夜的战斗中,天没下一滴雨,然而战斗刚结束,就天降大雨,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仰天长叹:“天也要灭七十四师了!”  
灭掉74师的,不是天,是解放军。这一战,充分显示了粟裕军事才能:判断力,耐心和决心。歼灭74师殊为不易,粟裕连续几天没合眼,满脸胀得通红,战后测血压高达220。


74师全军覆灭后,蒋介石哀叹:“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比蒋介石更伤心的是王耀武,他说:“对七十四师之失,有如丧父之痛。”
这支精锐部队,前身是补充一旅,王耀武的“家底子”。谭家桥一役,给予红十军团重大杀伤的,就是少将旅长王耀武率领的补充一旅。历史有时很具戏剧性:12年过去,经历多少磨难,粟裕完成了“复仇”。
粟裕与王耀武,分别是双方阵营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翘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粟裕王耀武一场场硬仗打下来,打成名将,均让日寇闻风丧胆。这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尤其是他俩之间延续十余年的数次较量,让人津津乐道。大历史中,这种人物之间的比较,确有足够的吸引力。
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任山东省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2绥区司令等职,他本是山东泰安的农家子弟出身,可谓衣锦归乡,他当官带兵之外,生意也做得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的战犯管理所里,王耀武与沈醉聊天,他不无得意地说:小时候在上海一家饼干店打工当学徒,发迹后,把这家饼干店买了下来。
与整天看地图、只操心怎么打好仗的粟裕相比,王耀武要操心的事情无疑多了太多。
解放军兵临济南城下,王耀武一面布置防守,一面还惦记着家里的生意,常打电话给太太交待。这电话被军统监听到了,济南失守、王耀武被俘后,国军另外一员悍将黄百韬说:
“济南被围之初,我在无线电话中听到王耀武和南京家属通话,告其夫人,某事如何,某事如何,细细叮嘱,达半小时之久。大敌当前,身为统帅,指挥之不暇,何能顾及家事?私而忘公,已无必死之心。”
性格决定命运,时代又造化弄人。
在孟良崮战役前,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莱芜战役,李仙洲所率七个师6万余人被歼。王耀武被蒋校长狠批一通之后,自己也破口大骂:“就是五万头猪,三天三夜共军也抓不完!”


但是,他率10万大军守坚固的济南城,也不过守了八天而已。
王耀武化装逃跑,结果在寿光被俘,这个过程也耐人寻味。著名作家王鼎钧在回忆录《关山夺路》中写道:王耀武逃亡途中上厕所的时候,让副官把雪白的高级进口手纸递过去,就这么一个细节,暴露了。
另外一个版本是:解放区民兵盘查王耀武时,发现其随身带有一卷雪白的厕纸,引起注意。那年头北方农村基本用树叶、秸秆擦屁股,高级一点的,也是粗黄的草纸,王耀武又偏偏装作一个小商人,身边还有好几个人低声下气地伺候着。因演技拙劣,瞬间露陷。
有人也分析说,如果王耀武当时徒步,而不是坐大车走大路出逃,或许可以侥幸逃脱。只是这个曾经的农村孩子,已经养尊处优,丧失独立生活技能,更别说走远路了。
他的对手,却是苦难中崛起的粟裕。


肆| 历史的车轮

不能因为王耀武兵败被俘的下场而否定他曾经辉煌的战绩与过人的才能,他精明强干、头脑清晰,校长夸他“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我党也高度评价他是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但这个“明白人”也有不明白的地方,被俘后,获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接见,王耀武问了五个问题:
一、为啥共产党的宽大政策能够上下贯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而国民党却不能?
二、为啥毛泽东在陕北的山沟里发命令,你们解放军都听指挥,俺们蒋校长坐着飞机满天转,下面的将军还是不听话?
三、为啥你们共产党干部都能够秉公执法,令行禁止,莫非你们有啥特别的奖惩条例?
四、为啥国军俘虏了共军,一个都不敢用,共军俘虏了国军,马上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呢?
五、当年发匪(太平军)作乱,也曾沸沸扬扬,然则好景不长,终有洪杨之乱;北伐初期,俺们国军也是所向披靡,然则如今也是山河垂泪;你们共军现在当然是春风得意,但是否也会和洪杨、北伐一样功败垂成呢?


此刻,王耀武是否想起:1935年,他一身将校戎装,审问红军被俘师长胡天桃,后者衣衫褴褛、脚穿草鞋,却毫无怯色,神态自若地谈共产主义信仰……
其实,粟裕与王耀武的较量,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较量的缩影,从谭家桥到孟良崮这12年,共产党像厚重暗夜里随时可能熄灭的烛火,却如粟裕的生命一般坚韧,最终大放光明。孟良崮战役后,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此消彼长,相形之下,一度如日中天的国民党,已日薄西山。
国共之争,实质是两种价值观的竞争,是从政治路线、军事斗争到理想信念、组织纪律、群众基础……是全方位的竞争。
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杜聿明后来在功德林感悟道:
抗战时期杜聿明率部在昆仑关血战,在荒无人烟的山壑中,部队战斗到哪里,老百姓就支援到哪里,让他增添了血战到底的决心。而在淮海战役的包围圈里,杜聿明的部队没有老百姓支援,部队杀光吃光了战马,吃了树皮、野草等一切可吃的东西,没有烧材把地下的棺材都挖出来了,可根本点不着。
杜聿明因此感慨道:“败在敌人手里可以挽回,败在老百姓手里,就再也挽不回来了!”
历史大势下,能更清晰看明白国共两个阵营中的人。


国民党大员陈诚曾总结过“45岁现象”: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事主官,凡军师长以上,平均年龄已在45岁以上,这种现象与北伐时期正好相反。“45岁现象”带来的最大弊病,就是主官们作战时普遍缺乏勇猛精神,衰弱、拖沓、低能、企图心不强,甚至爱财怕死者,随处可见。陈诚注意到了解放军阵营的不同,他认为解放军指挥员“莫不年轻,能吃苦耐劳,活跃于第一线”。
孟良崮一役,极其惨烈,比拼到最后,,其实就是毅力与协同作战能力。
解放军军令如山,国军却摆脱不了拥兵自重、见死不救的老毛病,张灵甫哀求救援,王耀武调兵遣将,却无济于事。
一方面,解放军打援队伍拼死阻击,另一方面,国民党援军三心二意,满肚子花花肠子,比如李天霞,不愿为救张灵甫消耗自己实力,又不敢违抗命令,于是很“聪明”地让一小队人马带着电台靠近孟良崮,假装出很给力的模样。
再看看我军这边:粟裕不争功,与陈毅配合默契,时称“陈粟不分家”,有争执,报告延安,请中央决定,然后不折不扣执行,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再说说另外一个国民党将领黄百韬,在被“45岁现象”困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他绝对是个另类,杂牌军出身,却对校长忠心耿耿,打仗不要命,相救同僚也从不省力,校长很是欣赏。但正因为如此,他惹上一堆羡慕嫉妒恨。淮海战役开始,粟裕以重兵在碾庄将黄百韬团团围住,黄百韬判断国民党部队尤其是那些嫡系不会倾全力来救(原话是“相隔5里,他也不会来我们的”),苦战15天后,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


结语:沧海之一粟

他曾这样自称:我个人就是“沧海之一粟”。
1984年2月,一代名将粟裕逝世,家人竟在他的颅骨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全场所有人潸然泪下。
这是他曾经的苦难,也是他永恒的荣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3-25 16: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家桥之战,伏击战打成了攻坚战,不但稳吃鸡的一局搞砸了,最后还让红军给王耀武出了网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3-25 1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百韬是杂牌军出身,本来就是被老蒋领养的,只能靠讨好型人格拼命表现自己,自然不受黄埔生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V游戏

GMT+8, 2025-4-13 05:23 , Processed in 0.1070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