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游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回复: 10

红军鼎盛时期30万的说法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2-14 1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正规军规模最大的时间有差别,其他根据地正规军不过万,地方游击武装和民兵又远大于此数。所以30万是什么时候的统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2-14 1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确提出是出自1987年出版的《中国红军长征记》,正规红军不超过十万,其余的是各地的赤卫队不属于正规军,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地方游记武装和民兵。


在1983年出版的《红军长征在贵州资料选集》一书中,收录了1935年1月8日中央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一份决议,里面也提及红军发展到十万人规模,下面截取的是该决议前面部分内容。




实际上这个数字还不是令人惊奇的,最吓人的是斯诺在《西行漫记》(也被译作《红星照耀中国》,是同一本书。)当中写的,十八万正规军和二十万游击队、赤卫队,不过他提到枪支也就只够武装十万人左右。
《西行漫记-第五篇 长征-第五次围剿》:【蒋介石在第五次战役中对红军发动了大约九十万军队,其中也许有四十万——约三百六十个团——实际参加了赣闽苏区的战争和对付鄂豫皖苏区的红军。但是江西是整个战役的枢纽。
红军在这里能够动员一共十八万正规军,包括所有后备师,它还有大约二十万游击队和赤卫队,但是全部火力却只有不到十万支步枪,没有大炮,手榴弹、炮弹和弹药来源极其有限,这全部是在瑞金的红军军火厂中制造的。
蒋介石采取了新战略,充分利用他的最大有利条件——优势资源、技术装备、外面世界的无限供应(红军却同外面世界隔绝)机械化战术,一支现代化空军,可以飞航的作战飞机近四百架。红军缴获了少数几架蒋介石的飞机,他们也有三四个飞行员,但是他们缺乏汽油、炸弹、机工。
过去经验证明,进犯红区,企图以优势兵力突袭攻占,结果要遭到惨败,蒋介石现在改用新的战略,把他大部分军队包围“匪军”,对他们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因此,这基本上是一场消耗战。
这样做代价很大。蒋介石修建了几百、几千英里的军事公路,成千上万个小碉堡,可以用机关枪火力或大炮火力连成一片。他的又攻又守的战略和战术可以减弱红军在运动战上的优势,而突出了红军兵力少、资源缺的弱点。实际上,蒋总司令在他著名的第五次围剿中等于对苏区修建了一条长城,逐步收拢,其最后目的是要像个铁钳似的夹住和击溃红军。
蒋介石聪明地避免在公路碉堡网以外暴露大部队。他们只有在得到大炮、装甲车、坦克和飞机滥炸的非常良好掩护下才前进,很少进到碉堡圈几百码以外。这些碉堡圈遍布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诸省。
红军由于被剥夺了佯攻、伏击或在公开交战中出奇制胜的机会,不得不采取新战略,他们开始把他们的主要力量放在阵地战上,这一决定的错误及错误的理由,本书以后还要述及。
据说第五次战役主要是蒋介石的德国顾问们设计的,特别是已故的冯·西克特将军,他曾任纳粹陆军参谋长,有一个时期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新战术是彻底的,但进展缓慢,代价浩大。作战进行了几个月,但是南京对敌军主力还没有打出决定性的一击。
不过,封锁的效果在红区是严重地感觉到了,特别是完全缺盐这一点。小小的红色根据地是越来越不足以击退它所受到的全部军事和经济压力了。为了要维持这次战役中所进行的一年惊人的抵抗,尽管红军否认,但我怀疑对农民想必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剥削。
但是同时必须记住,红军的战士大多数都是新分了土地和获得了选举权的农民。中国的农民仅仅为了土地,大多数也是愿意拼死作战的。江西的人民知道,国民党卷土重来意味着土地回到地主的手中。
南京方面当时认为它的歼灭战快要成功。敌人已陷入重围,无法脱身。除了在国民党收复的地区进行“清剿”以外,每天还从空中进行轰炸和扫射,消灭的农民当有千千万万。据周恩来说,红军本身在这次围困中死伤超过六万人,平民的牺牲是惊人的。整块整块的地方被清除了人口,所采取办法有时是强迫集体迁移,有时更加干脆地集体处决。国民党自己估计,在收复江西苏区的过程中,杀死或饿死的人有一百万。
尽管如此,第五次战役仍没有定局。它没有能达到消灭红军的“有生力量”这个预期目标。红军在瑞金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撤出,把红军主力转移到一个新根据地去。这次大远征为期整整一年,计划周密,很有效能,这种军事天才是红军在采取攻势阶段所不曾显过身手的。因为指挥胜利进军是一回事,而在如今已尽人皆知的西北长征中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胜利完成撤退计划又是另外一回事。】
斯诺毕竟不是军政界的人士,也不了解红军当时在江西的实际情况,这个说法肯定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夸大之词,所以看了就过了。
顺带一提,这个杨永泰真的是一个能人,居然猜中了红军大致上的行军路线,下文是《红军长征在贵州资料选集》一书中收录的原委员长侍从室主任晏道刚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1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数据是正确的并不是很多人所说各个时期最多加起来的,实际上是1933年的数据当时各个苏区力量达到巅峰,连18军都在中央红军手里吃了败仗。
我也不多废话了直接上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19: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30万应该是1934年末长征前各个根据地鼎盛时期的兵力总和,当然由于各个根据地鼎盛时间点不同,所以应该说这样加起来的方式是不太正确的,当然作为当时的对外宣传材料来说无可厚非。而且附带一提的是,各个根据地上报的数据统计可能也有偏差,有的只上报了主力红军的数据,有的可能把包括游击队在内的所有带武装人员(不含赤卫队,赤卫队更像是民众动员组织)数据都加起来上报了。
下面列举些不同根据地最高兵力(包括正规红军和地方独立师团营,不含赤卫队游击队)的时间节点:
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前有10.6万;
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1934年10月反六路围攻后有10万;
湘鄂西苏区红二军团,1930年南征前有2万;
湘赣苏区红六军团,1934年7月西征前有近1万,另留守地方武装5千;
湘鄂赣苏区红十六军,1933年反第四次围剿前连同地方武装一共1.7万;
广西左右江苏区红七军,1931年出征前8千;
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1933年围攻七里坪前1.1万;
闽浙赣苏区新红十军,1934年初连同地方武装1万;
陕北苏区红二十六、二十七军,1935年红二十五军抵达前连同地方武装共5千;
这样加起来一共29.2万人,还有8000人在哪呢?严重怀疑统计人员加上了另外三只覆灭的比较早的红军:
通如海泰地区的红十四军,1930年夏有1400人;
浙江的红十三军,1930年最高时有6000人;
广东东江地区的红十一军,1931年有2000人;
这样加起来勉强算是差不多了,之所以加上这三支是因为他们是1930年全国红军整编时承认的十四支部队之一,像之后陕南红二十九军、河北红二十四军等由于缺乏信息,总部统计人员大概也许根本不了解这几支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2-14 19: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红军主要有三个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全盛时只有10万六千人,在一九三三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前达到的军力最高峰;而红四方面军在一九三三年八月反三路围攻胜利后达到兵力达到八万人,更在一九三四年八月取得反川军六路围攻后大捷后达到了顶峰约十万人(一说八万);而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十五月取得反围剿胜利后才达到兵力最高峰约两万人枪。
也就是说红军三大主力在兵力达到顶峰的时间都不一样,而且在三个不同的战场,即使抛开时间顺序不谈,取三大主力兵力颠峰值相加也凑不够三十万;更不用说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红军三大主力都达不到各自的兵力最高峰,更不可能达到三十万这个数,所以红军正规军总数其实从来没有达到过三十万,这只是一个约数,红军时期兵力最大值是一九三三年十月左右,约十九万到二十一万人(红一方面军十万,红四方面军八万,红二方面军一万,另外陕北红军约一千多人)
另外,总觉得李德有点冤,现在有些书籍将红军总数从三十万锐到三万(西安事变前)的军事上的惨痛实败的账都一古脑儿地算在他的头上,说什么由于他的错误,使红军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几乎损失了全部根据地。其实这有失偏颇,诚然,李德打阵地战的理论确实造成了中央红军很大的损失,不得不作战略撤退,但开始长征时中央红军仍有八万六千人,而长征开始李德实际上己丧失了决策权,以后中央红军的巨大损失(湘江战役)实际上和他的关系已经不大了;而红四方面军兵力的锐减主要是百丈血战失利和其后的西路军全军覆没,这两场战役更是和他扯不上关系,所以让他对所谓的“红军损失了百分之九十”负责是不客观的,既然红军从来没有达到过三十万的总数,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指挥权又不在他手中,那么他只能对中央红军广昌战役失利负全责,对中央红军失去根据地负责,而不能对全体红军的失利负责。
我认为不可能达到3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4 19: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即使在全盛时期,人数也没有达到30万人。第五次反围剿末期,红一方面军算上各个野战军和下辖的军校,总人数为73724人。经过紧急扩红,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总人数达到8.6万人。这时候,红军马上就要踏上征途,千难万险还在等待且考验着他们。
留守根据地的红军人数则有1.6万人,加上伤病员和其它人员,总人数也有大约3万人。至于由红7军团组建的抗日先遣队,北上前夕总兵力只有6000多人,粟裕大将就在其中。
同样的时间,红2军团和红6军团于贵州东部印江县会师的时候,部队总人数只有3300多人。随后,贺龙总指挥2个军团发起了湘西攻势,重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到了1935年11月,2个军团准备长征时,部队总人数为1.7万人。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活动,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嘉陵江战役,此时整个部队兵力达到了8万人,属于红军中最强的一支部队了。以上3个方面军,是红军的主力。再加上后来参加长征的红25军,当时兵力为4000多人,陕北红军、东北红军,以及其它根据地的红军,满打满算也没有30万人。
更何况,湘江战役,红1方面军人数已经从8.6万人减少到了3.5万人,数据统计方面也已经不太好计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根据地再次得到扩展,由于蒋军封锁,根据地之间联系较为困难,兵力统计也是难以完成。
所以说,红军主力部队人数并未达到30万人。当然,如果加上地方武装,例如游击队和赤卫军,红军总人数还是可以达到30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14 19: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赣闽粤边苏区时期,中央苏区可统计的兵力不下35万。
这里的统计,不包括参加赤卫队、独立营、游击大队、工农队等非正规军的游击与治安队伍,也不包括全国其他苏区的兵力统计。



1933年-1934年的扩军统计



中央苏区几个县的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苏维埃革命开始后,中央苏区人员变化很大,瑞金、会昌、宁都等县的人口都下降到了大革命以前60%以下。
与此同时,红军的扩红人员16岁周岁以下的小战士居然占比1%(甚至更多)。部分地方为了完成扩红指标,甚至要让妇女儿童占比五分之一,40周岁以上的有4%(甚至更多),普遍存在的强迫扩红极大影响了红军的战斗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2-14 1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鼎盛时期30万,是指1933年五次反围剿之前这个时间。虽然并不是各根据地都在同一个时间点达到极盛,但大部分的根据地在1933年这个时间段里面的某个时间,达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好的水准。
另外,红军30万这个数字,是包含了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不能只统计方面军主力的人数。
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有约11万部队,川陕有近8万,湘鄂西倒是在低谷只有1万人上下,这3块加起来约20万人。
另外还有几块较大的根据地:鄂豫皖留守的部队进2万人,湘赣约1万人,湘鄂赣有近万人,闽浙赣也有1万人左右。
再加上其他小根据地,30万确实略有虚指,但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14 19: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3-2-14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顶峰也就20万出头,还得算上抗联,30万是把各根据地的巅峰期兵力简单叠加得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VV游戏

GMT+8, 2025-4-14 16:04 , Processed in 0.1268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